乌克兰军情总局在9月27日宣布,在“高加索解放运动”的协助下,他们在俄罗斯境内展开了一次突袭行动。行动地点位于斯塔夫罗波尔地区,目标是俄罗斯国民警卫队。一辆军车被安放的简易炸弹炸毁,车内的“先锋”特种部队指挥官、助手和司机当场丧命。虽然乌方没有透露更多细节,包括这名指挥官的身份及具体暗杀原因,但可以确认的是:乌克兰特工已深入俄罗斯境内活动,并与当地抵抗力量存在合作。
与此同时,远程打击方面并未传出新的俄炼油厂遇袭的消息,但在特维尔州博洛戈耶,一处俄联邦国家燃料储备库遭无人机攻击。无人机击中了“洛科莫季夫”区域的航空燃油储罐。虽然被击中的储罐并未爆裂,但相关区域已被封锁,应急人员持续对整个储罐群进行降温。这种持续降温的措施耐人寻味,显示出事态并不寻常。
在克里米亚方向,当地时间9月30日凌晨,乌克兰特种部队成功摧毁了一套S-400防空系统的配套雷达。近期,乌军与情报部门多次使用无人机与定点破坏手段,逐步削弱俄军在克里米亚的监视和防御能力,为未来的大规模行动做准备。此前,乌克兰空军高层曾公开表示,乌克兰战机不久将会重返克里米亚上空。
展开剩余60%此外,克里米亚正遭遇严重的燃油短缺,这与乌方的战略相呼应。实际上,乌克兰似乎在复制2022年赫尔松战役的经验:当时,乌军持续打击俄军在第聂伯河右岸的阵地,使俄军无法维持阵地,最终被迫撤退。如今,乌方正以类似方式逐步“蚕食”克里米亚,让俄军处于被动。
在国际层面,英国前国防大臣本·华莱士在华沙安全论坛上呼吁西方国家向乌克兰提供远程打击武器,例如“金牛座”导弹,以直接攻击克里米亚大桥。他强调,这不仅能在军事上造成压力,还能打击克里姆林宫的自尊,让俄方感受到沉重代价。
实际上,乌克兰也在加紧准备。近期展出的“托拉卡”大型水下无人艇引起关注,其最大型号长12米,航程可达2000公里,载荷能力高达5吨。从这些迹象看,乌方尚未对克里米亚大桥动手,或许是因为防御严密,准备工作仍在推进。毕竟,这座大桥虽然军事运输价值下降,但政治与宣传意义重大,俄方为保护它投入了庞大防御资源,包括密集的防空系统和水面防护措施。
无论如何,从乌克兰的态度和行动轨迹来看,克里米亚大桥几乎注定将成为乌军的重点目标。对乌克兰而言,这座桥象征着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控制,而摧毁它,不仅是军事打击,更是心理与政治上的重击。换句话说,克里米亚大桥,乌克兰势在必得。
发布于:天津市恒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